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发现紫云英和黑麦草混播促进稻田系统生物固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欧洲农学报》(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豆科绿肥的固氮作用是稻田节肥培土的基础,紫云英与黑麦草混播虽能通过生态位互补高效利用资源、提升产量,但其对共生与自生固氮的内在影响机制此前未知。研究通过在河南信阳、湖北荆州和江西高安三地的田间定位试验,结合15N标记微区试验,测定了紫云英共生固氮效率与土壤自生固氮潜势,并分析了固氮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结果显示,紫云英与黑麦草混播显著提高了绿肥鲜草产量、土壤自生固氮潜势、紫云英共生固氮效率与固氮量,同时增加了黑麦草对氮的吸收。研究进一步指出,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变化是混播调控生物固氮的关键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生范倩玉为本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曹卫东研究员和南京农业大学高嵩涓副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700200)、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472842)资助。
【引文方式】:Fan Q., Xie J., Du J., Chang D., Liang H., Lv Y., Geng M., Xu C., Hu F., Gao S., Cao W., 2026. Mixed plantation of milk vetch (Astragalus sinicus L.) and ryegrass (Lolium perenne L.) promotes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by modulating diazotrophic community.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172, 127880.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ja.2025.127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