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26日,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办的全国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推进会在湖南省衡阳市召开。25日上午,祁阳红壤实验站站长张会民研究员以“耕地质量监测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为题为与会代表做了学术报告。26日上午,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负责人、技术专家等50余名代表,前往祁阳红壤实验站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现场教学,深入交流监测技术,共享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


张会民研究员对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在现场简要介绍了实验站的基本情况与长期定位监测工作成效。他指出,祁阳站自建立以来,系统开展了红壤水田和旱地长期定位观测,积累了涵盖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演变、作物响应等多维度的大量珍贵样品与数据,为我国南方红壤区耕地质量评价、地力提升与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随后,参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水田和旱地长期定位试验群。祁阳站科研人员围绕试验设计背景、监测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方法以及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讲解,重点展示了不同施肥与管理模式下红壤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代表们认真聆听,并结合各自地区在耕地质量监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现场科研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观摩中拓展思路,现场教学气氛活跃、成效显著。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李建兵处长在活动中强调,加强耕地质量长期监测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祁阳站的经验与成果为全国类似区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何宝生站长、衡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李泽斌书记等一同参加教学并指出,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省地合作,共同推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优化与能力提升。
本次现场教学不仅提升了参会人员对耕地质量监测技术的理解,也强化了全国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的联动与协作,对推动耕地保护科技创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具有积极意义。
